当前位置: 首 页 >> 规划管理 >> 正文
规划管理



【规划编制】2299威尼斯“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作者: 摄影: 添加时间:2020年07月02日 访问量:


2299威尼斯“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院党委一班人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院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学院事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学科建设有新进展,专业建设有新内涵,队伍建设有新气象,科学研究有新发展,竞赛训练有新突破,校园文化建设有新亮点,办学渠道有新拓展,破解难题有新举措。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影响我院办学的瓶颈依然存在,学科发展水平与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专业建设不尽平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竞赛训练水平没有明显提升,非体育专业学生市场竞争力偏弱,研究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办学空间非常狭小,制约学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同时学院“十三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凝神聚力,抢抓战略机遇,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去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不断开拓学院发展的新境界。

为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学院的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家体育总局“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现阶段的发展实际,特编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体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地扭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咬定本科教学这座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强化竞赛训练这个体院特色不懈怠,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促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以体育教育为主要特色的专业性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1.内涵发展原则。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实现办学水平的稳定提升和持续发展。

2.学科引领原则。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学院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3.问题导向原则。认真梳理和深刻分析困扰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破除影响学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与政策瓶颈,补齐短板,促进学院转型升级发展。

4.绩效激励原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岗位管理,鼓励公平竞争,突出建设绩效,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竞赛训练等绩效评估体系,激发学院和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5.改革创新原则。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必须深入实施综合改革,完善院系两级治理结构和管理权限,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活力、高效、开放和更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6.依法治校原则。根据陕西省教育厅核准的《2299威尼斯章程》作为学院依法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大力推进学院科学发展学。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空间拓展和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加快发展重点学科,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显著提升教学、科研、训练水平和办学影响力,主要办学指标稳定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把2299威尼斯建设成为国家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水平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奠定基础。

1.强化协同创新,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和科研平台,产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发挥智力优势,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3.面向社会需求,实施教育创新,优化确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

4.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的贡献率,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力争成为教育部体育学一级重点学科;

5.调整人力资源结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队伍;

6.着眼于师生的终身发展,推进民生工程,完善校园民主参与,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

7.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8.抢抓陕西省政府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机遇和国家体育事业改革战略机遇,推进新校区建设,根本改善办学条件,以建设足球学院为契机,形成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学科建设

学科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水平是高等院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标志,是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现状,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发展学科高地,提升学院学科发展整体水平。

1.坚持扶优扶强扶特的学科建设思路,优先发展体育学中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领域,打造体育学学科高峰。经过五年建设,力争一流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努力使体育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层次,使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学科领域。

2.形成以体育学学科为核心的若干优势学科群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学科体系。

3.抓住“十三五”发展期间国家新一轮博士学位授予建设点的机遇,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优化调整学科带头人,力争获得体育学博士授予建设单位,实现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提升。

4.加大与上海体育学院东西部支援计划合作的力度,力争在师资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及对外交流方面有实质性突破。

5.积极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依据学科建设目标与学科评估关键指标,以人才引进、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为抓手,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管理。

(二)专业建设

依据国家和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按照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要求,结合学院办学基础和条件,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持续大力加强专业建设。

1.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内涵,优化结构,加强应用”的原则,对我院现有18个本科专业进行必要的结构性调整,突出“体育学”学科特色,强化专业优势,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重点发展和建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民族传统与武术等一批体育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整合优化调整体育表演、舞蹈学、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专业,使“体育类”专业更具优势,“非体育类”专业更具特色。如:停办市场营销专业、经济学专业,申办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管理学特设专业)。力争使2-3个专业达到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要求。

2.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强化二级管理。明确教务处与系(部)之间的责权分工,使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转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系(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系(部)在学院教务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履行日常教学管理的职责,提升教学管理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3.加强教学工程建设。构建“教育工程”项目培育和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完善以院级项目为基础、省级项目为骨干、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重视院级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监控管理工作。将“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向学生延伸,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十三五”期间,力争建设1-2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国家级创新模式人才培养实验区,培养3-5名省级教学名师。

4.深化课程建设改革。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2299威尼斯课程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监管力度。对重点建设课程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和重点支持,建成一批示范性资源共享课程。“十三五”期间,力争每个专业均有省级“资源共享课程”支撑,1-2门课程达到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加大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利用力度,力争1-2门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课程进入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尝试开展通识选修课程网络在线教学,积极构建适合我院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和开展“微课”教学模式。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学成果予以表彰和奖励。

5.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修订和落实教材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规划教材和院级教材的编写工作。建立和完善优秀教材评审办法和奖励制度,增加规划教材、新编教材和自编教材的使用率。“十三五”期间,拟组织编写适应于不同专业,尤其是单招类专业的系列教材,使我院的教材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巩固本科教学的主阵地,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1.注重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重视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评价。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为基础,体育类专业逐步建立“1+X”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专项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我院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特色。

3.建立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选修课程分类管理机制,实行按专业类群选修课程的模式,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形成开放、灵活、多样的课程选修体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管理,严格实施学生学业警示制度。

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应实践教学教学大纲。加强实训监管和效果评定与考核,调整实习模式,加大实习时间。将第二课堂、科研训练、专业实践、竞赛、社会实践(三下乡、支教)、大创项目、参加学术活动以及观摩比赛等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毕业设计,严格质量关。“十三五”期间,申报和建设省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2-3个,力争在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建设上有所突破。

5.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升生源质量。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遵循学社性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律,修订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提升学术性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建立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以师德、学术和实践创新为主要指标,健全导师遴选与考核等制度。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应通过科研任务,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以结合职业资格要求,突出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

7.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考核、评价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定期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自我诊断与评估,建立质量联合报告制度和质量跟踪反馈机制。

(四)科学研究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言以及建设体育强国的新任务,抓住国家实施西部新一轮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与陕西省政府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新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体育实践关键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体育科技贡献率,在全民健身科学水平、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体育产业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占领科学研究的制高点,提升学校竞争力。

1.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深入推进学院“科研型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优化整合学校科研资源,开展校内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争取更多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力争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上有所突破。鼓励扶持与校外机构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及2021年全运会科技服务。

2.重点围绕“丝绸之路体育文化与体育特色、运动健身与健康促进、科技攻关与竞技运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同管理、体育产业与体育智能化、2021全运会与陕西体育大发展”六个核心主题,形成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3.力争获得1-2项国家重大课题立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0项左右;争取获得1-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体育科技成果转化达到100万元;科研总量力争进入国内体育院校前六位;引进一支“海外创新团队”,建立5-8个协同创新中心,引进和培养10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

(五)竞赛训练

以陕西省成功申办2021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组建奥运会和全运会夺标团队,明确夺标任务与责任。优化项目结构,科学设置项目布局,突出优势项目地位,加强潜在优势项目发展,全面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1.合理优化项目布局与结构,在巩固跆拳道、拳击、蹦床、田径(撑杆跳、投掷、竞走)、散打等优势项目基础上,根据学院办学条件,积极开发新项目,拓展竞技体育夺金点。

2.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后备队伍培养规划,提高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形成我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特色。

3.不断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给予每年投入足量的竞赛训练维持经费,同时在在人员配置、政策保障、工作条件等方面保障竞技体育发展的条件。

2.竞技成绩取得新突破。拳跆中心和竞技体校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完成陕西省夺标任务,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获金牌1-2枚、银或铜牌2-4枚、得分54-60分的任务指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在年度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获得名次;全国青年锦标赛和青运会获得奖牌,每一培养周期为一线队伍输送2-3名队员。各系校在大运会项目的全国年度单项比赛获金牌1枚、或银牌(含铜牌)3枚。大运会竞赛项目全国年度单项比赛球类等集体项目获前八名,个人项目获前六名。在全国体育学院比赛中获团体前四名,个人前二名。在省高校体育院校组比赛中,确保获团体总分前三。体育竞赛推广类比赛等参与性竞赛中,比赛成绩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力争有3人以上能够承担奥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重大赛事的裁判组织工作。

(六)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

不断完善基本设施建设,扩大办学面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职工住宅及公寓建设,显著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完善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

1.立足现有校区,持续改善校园基本建设。完成校本部东大门和西大门基本建设和开发使用,提高现行校区的综合利用效益。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积极扩建新校区,合理布局校本部、沣峪校区和新校区办学功能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多途径建设住宅,显著改善职工居住条件。逐年、分批实施现有家属区的拆旧建新工作,完成校本部的旧宅改造;完成新校区公寓建设。积极推进和完善教学、科研、训练和生活设施建设,建成环境和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的数字化校园。提高管理效益,增加创收。

2.积极推进新校区征地和建设进程,合理规划校本部和未来新校区的办学功能分布。积极推进东大门和西大门沿线基本建设,改造老旧学生宿舍,提高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继续做好“人防、技防、物防”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4.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完善校园网建设,推进“无纸”办公和办公自动化,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管理、教学、生活网络化和信息化,真正实现“一卡通”。加强图书馆建设,优化图书配置,丰富具有体育特色的馆藏资源;整合数字资源,做好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工作;整合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扩大信息源,提高服务教学、科研、训练和管理的工作水平。

5.继续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后勤服务部门企业化运作管理,加强后勤管理层和技术层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以服务全运会为抓手,为新场馆和赛场全方位服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七)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机制,落实激励机制,形成有力支撑我院未来发展的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及管理服务队伍,努力实现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

1.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十三五”末专任教师总数达到540人,生师比小于17:1,提高具有博士学位和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境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的比例。

2.依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实施专项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稳定学术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后备力量,培养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30名左右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立以科研型教师为基础的50人左右的专职科研队伍,逐步形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高层次人才计划专项基金,加大对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的持续支持力度,力争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方面有新进展。

3.坚持引育并重,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积极推进上海体育学院和我院“东西部对口支援”博士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国家、教育部和省厅师资培训活动。结合学历提升,逐步建立起“院内培训、单科进修、高级研讨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国内访问学者和国外高级访问学者”六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

5.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建设一支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和管理运行机制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各种方式的干部培训提升计划。提高管理服务队伍的素质和技能,重点培养若干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骨干人员和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

6.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机制,实行任期目标制,建立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精细化分类管理机制,从精细化的分类管理逐步过渡到分系列管理,对学院的专任教师设置教学、科研、训练三个不同岗位系列,强化岗位职责,实行不同的支持模式、薪酬分配和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各系列人员追求卓越。完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评估与激励,加大对取得突出成果的人员奖励分配力度。建立退出机制,对照任期目标,在岗位聘任中分别实施降低岗位级别、高职低聘、转换岗位、末位退出、退出工作岗位上交人才交流中心、解除聘任关系、进行劳动纪律处理等退出措施。实行有限次晋升讲师和副教授制度。

(八)民生工程建设

“民生工程”建设是凝聚人心、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职工利益诉求,着力改善民生。

1.提高教职工待遇,建立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保证教职工个人收入平均增长幅度不低于学校总收入增长水平。

2.加快推进学校住房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从根本上解决好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为学校延揽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

(九)文化建设

按照“建造文化设施、搭建文化平台、凝炼文化精品、营造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大师”的文化建设方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师生员工文化素养,发挥辐射作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进一步凝炼学院精神文化内涵,完善制度文化体系,促进文化内涵与文化形式的统一。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搭建文化平台,打造文化精品,丰富师生员工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进一步增强学院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整体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高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服务社区和城市文化建设。

2.构建“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四个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好“两报二馆四刊一中心”大学文化载体,发挥系(院)和基层单位的主体地位,举办学院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宣传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着力营造崇尚学术、文武兼蓄的校园人文氛围,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3.重视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史馆、图书馆等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内公共场所布置陈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作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呈现和谐之美。提升“体院大讲坛”的文化品位,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点、西体特色、社会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4.坚持举办科技文化节,学生科技成果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挑战杯学科竞赛等平台,尽可能给学生创建文化素质提升平台。坚持“以体育特色为抓手,强调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强调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结合,”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全面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十)服务社会

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和领域,大幅度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根据体育强国战略,加强国家和城市体育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和服务,在政府部门决策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在服务我国和陕西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结合奥运争光计划,以竞技体育科学发展为内容,以奥运攻关为纽带,强化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的服务能力。积极服务于我国足球改革的国家战略,以足球为带动,提高体育运动项目与全民健身战略的结合和推广。

2.对接全民健身计划,以体育文化为特色的“体育惠民”和“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实践活动为渠道,针对全民健身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市民体质健康促进和体育康复治疗研究,开展现代科学健身与中国传统养身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研发运动健身产品,为群众体育提供更多科学健身产品。加强青少年体育和青少年体质研究,推进体育教育学研究和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研究,建设青少年体育研究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引领、指导、服务和辐射作用。

3.根据体育产业发展计划,探索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加强体育赛事研究,积极为陕西承办的十四运会做好赛事开展赛事运作的研究和赛事服务工作。加强足球服务社会功能开发,配合国家足改战略,做好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和社会足球支教服务工程。

(十一)大学管理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合理配置领导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建立完善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过程管理、系(部)学术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成现代大学管理体系,显著提高学校内部管理科学化水平。

1.按照《2299威尼斯大学章程》完善校、院、系(所)管理体系。按照决策、行政、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建立和完善学院的学术管理机构,注重保障学术权力的独立行使,通过学术管理体制保证和维护教师的学术权利;强化系(所)学术管理的职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着重研究和完善学术权利的运作机制,包括学术权利的界定、行使主体、行使程序等,保证学术权利不受干扰和侵犯,真正实现教授治学、民主治校。

2.探索创新管理体系,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学术特区”改革试点,积极研究“学术特区”与原有学科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尝试和探索促进学科交叉的新型管理体制,支持不同类型的学术单位试点,促进新的学科交叉点的成长和学科跨越式发展;结合新时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要求,学习国际知名高校先进经验,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全面加强“2299威尼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完善专职科研机构体制建设,在进一步加强专职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以协同创新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形式组建的各类实体化研究机构的建设。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坚持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保障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不断完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十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持学院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稳固现有外事成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院在国际上的办学影响力

1.聘请国际有影响的教授为兼职教授,聘请国际上高水平教授定期来学院开展讲座,以扩大与国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联系、交流和科研合作,使学院科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

2.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研、训练、管理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到国外名牌大学进修或合作研究,及时掌握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3.加强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利用丝绸之路的优势,做好与沿线国家人才培养、师生互换、合作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和学院影响力。

三、重点建设项目

(一)新校区建设

加强与陕西省体育局、教育厅、发改委的沟通,争取省财政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加快学院户县新校区的报批进程,力争在2016年获得省政府批复,解决办学土地扩征问题。采取一次征地,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分期建设的思路,尽可能加快户县新校区教学设施、训练场馆、后勤设施等建筑施工,争取在2017-2019年三年完成校园的基本建设任务,逐步疏缓校本部教学、训练、宿舍、住宅、东西大门开发等方面的压力,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新校区。

(二)“足球学院”建设

紧密围绕国家足改方案和陕西省建设“足球学院”的任务,以及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足球强省战略任务,2016年择机挂牌成立足球学院。统筹校内外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研制足球学院管理保障体系;制定足球招生考试办法和做好招生宣传推介;制定足球人才培养方案和各类教学文件,顶层设计培养体系。配合学院户县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进程,逐步完善足球学院教学、训练、科研、师资、场馆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争在“十三五”中后期使足球学院逐步建设成为西北地区以足球项目为主的中专、本科、研究生体育专门人才培养高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足球师资实训基地;足球文化示范基地;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协调发展的创新实验区。着力形成学院以足球为亮点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特色。

(三)“十四运”参赛和服务工作

按照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运会任务,围绕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周期,全面加强与陕西省体育局的沟通与合作,力争在学院户县新校区暨“服务全运会第二主赛场”建成“一场四馆”(手球馆、棒球场、橄榄球场、垒球场、曲棍球场)比赛场馆,并承担比赛任务;积极做好“十四运”男女排球队(21岁以下组)、男子橄榄球队等项目队伍的筹组和参赛任务;积极培养和培训学院优势项目的高级别教练员和裁判员,参与“十四运”竞赛任务;积极做好赛事管理与组织、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培训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为学院办学争取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为了全面实现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创新,确保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扎实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新途径;深化目标管理制度,强化系(部)办学的主体地位,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与指导,完善职能部门与系(部)目标管理的联动考核,全面支持促进学院的率先发展、服务发展、和谐发展。

(二)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确保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获得政府更多的专项性和经常性投入;坚持开放办学,争取获得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预算和审计工作,实现预算和支出的公开化、透明化,继续做好预算外收入和节支工作,增强经费的统筹能力,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三)强化督查,扎实实施计划

加强宣传与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师生规划意识,形成学院和全体师生员工实现科学发展的共同愿景;按照“十三五”规划部署和要求,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各年度工作分阶段推进,整体抓好贯彻落实;围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提出各部门具体方案和举措,编制相应的子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并在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中具体实施;尊重师生首创精神,鼓励师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十三五”规划;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各单位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好做法和有效经验,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共2299威尼斯委员会

2016年12月30日



  •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65号   信箱:webmaster@xaipe.edu.cn  邮编:710068

  • 版权所有©2299威尼斯(中国百科)有限公司技术支持:2299威尼斯网络管理中心陕ICP备05001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