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同志在参加陕西礼泉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2014年5月18日下午)
集中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增强“作风问题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自觉,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融入日常工作,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这里,针对礼泉县常委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提几点希望。
1.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权力观、政 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做法表现和从政行为。考察一个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最经常的就是看这么对待自己的身份地位,怎么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怎么干工作,某政绩。推进作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地位观权力观政绩观问题。
地位观问题,核心是正确看待职位与职责的关系。有职必有责,履职当尽责。每个党员的岗位不同、职位不一,但都是干事创业的平台,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担负起应尽的责任。现在有的人整天想着升迁晋级,一个位置干了几年不动就着急上火,甚至丧失了干事创业的动力。要知道,领导职位总是有限的,如果整天为职位提拔而苦恼,那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县级干部,乡镇干部,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县乡干部的领导,正所谓“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领导干部为政一方,就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保持对职务地位的平常心、对事业发展的进取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努力造福一方百姓。
权力观问题,核心是搞清楚用权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权力姓公,就决不能公权私用。如果把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的私权,成为牟取利益的手段,那就是队政权政策性质的背叛,对人民信任的背叛。每一级干部包括乡县干部都有一定权力,权力为谁而用、怎么去用,是最实现的考验。权力如火,善用则助推事业,滥用则引火烧身。要把权力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重托,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严以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要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更不能独断专行。
政绩观问题,核心是追求怎样的政绩以及如何追求政绩。干部追求政绩是积极上进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关键要看追求的是表面的政绩还是实在的政绩,是短期的政绩还是长期的政绩,是给自己贴金的政绩还是给百姓造福的政绩。现在,有的干部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便面上看很光鲜,背后的问题却不少;有的干部为了短时间内出政绩,不顾实际、不择手段,甚至搞歪门邪道,不仅危害一个地方发展,而且损害党的形象。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2.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推进作风建设,根本上还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情怀,增强亲民爱民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领导干部对百姓有真情,百姓就会对你有真心;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就会在关键支持你。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不上同志谈到,自己虽然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提升,对群众的冷暖不那么关注了。我上次来时也讲到,群众感情不会因为空间距离接近而自然增强,群众立场也不会因为经常同群众接触而自然坚定,就是强调增进群众感情。如果感情疏远、心里不亲,就会咫尺天涯、相逢不相识。
梳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首先要常怀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之心。“树高千尺不忘根”,共产党人的根在哪里、源在哪里?就在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内心深处感恩群众、敬畏群众,做视群众为父母的官,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做虚心求教渔民的学生。其次,要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解群众、感知群众。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当我们把自己同群众的位置换一换,就能换出感受、知道冷暖。礼泉县委领导干部到旱腰带山区实地体验当地群众的生活,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办事的难处,就是一种换位思考。要提倡领导干部多交一些普通百姓朋友,多交一些穷朋友,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实在话,从中感悟百姓之乐忧、思考为政之得失。其三,要多办惠利民的好事实事。群众最实在、最重实际,树立公仆情怀就要认认真真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出台每一项政策、实施每一个项目都要想一想群众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想一想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了维护。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礼泉县委在解决农村行路难、喝水难等方面,为群众办了不少雪中送炭的好事,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有不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常把困难群众挂念在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困难群众生活一天不改善,就要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3.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最终是为了推动改革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验作风建设成效,也要看是否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否增强了推进工作的进取心,是否增强了造福人民的责任感。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不违规不违纪、不吃请不收礼了,但也不干事不担责了。这种现象的背后,实质上还是思想不纯、动机不纯,如果没了好的去处就不干事了,那就没有资格当干部、做领导。
整治乱作为,不能无作为;知道“为官不易”,就不能“为官不为”。推进作风建设,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更高追求,把弘扬良好作风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强化规矩意识与敢于创新创造结合起来,以清风正气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礼泉地处关中腹地,资源禀赋比较好,发展基础也不错。希望县委常委班子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头增强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带头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确定的“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强县富民步伐。
4.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思想意识。基层给力,事业有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加强和基层工作水平的提升。从总体来看,我们的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良好的。但也要看到,以下基层薄弱、基层队伍涣散的现象,仍是全局中的一个短板,仍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县一级党委、政府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直接担负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管好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职责,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倾注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切实做好抓基础打基础工作。一是要让基层组织体系强起来。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是党的执政大厦的地基。要着眼于解决覆盖不到位和软弱涣散这俩个突出问题,加快探索在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途径办法,抓紧对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着力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发挥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整体功能。二是要让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强起来。基层组织强,要靠领头羊。要切实抓好带头人的培养选拔,把那些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包括那些创业有成、愿意回乡服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要继续探索干部“下挂、下派做法,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健全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强基层队伍的活力和动力。三是要让基层组织的能力强起来。基层工作情况复杂、头绪繁杂,没有两把刷子不行。乡镇基层工作环境、条件和对象发生很大变化,难度大大增加,对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认真抓好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基层工作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载体。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发展、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5.牢固树立廉洁奉公的从政品格。我们党凝聚人心,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党员干部廉洁奉公上。现在,社会纷繁复杂,诱惑很多、陷阱很多,能不能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是领导干部时常面对的考验。从这些年查处的违纪违法干部情况看,有不少是在县级领导岗位上出的问题,这确实值得警醒和深思。
对领导干部保持廉洁奉公的从政品格,中央有一系列要求,重要的是这样几条。一要自省自律、加强修养。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二要谨慎交往、坚持原则。人情社会注重人情来往,特别是在市县、乡镇、农村,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交往密切,更容易出现以情代法现象。党员领导干部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必须把好一个原则,守住一个底线,这个原则就是公私分明,这个底线就是党纪国法。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义气混淆了是非,让交情代替了原则,更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益交换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三要带头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代替依法依纪办事,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还要管好子女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用为政清廉的实际行动维护领导干部的形象、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